国画家鲍古风 官方网站 +收藏:http://gufeng.orgcc.com
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鲍古风动态 正文内容
《和风•清音》作品创作随笔
2016-10-17    浏览(1037)    作者:鲍古风    

都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,而人在享受文明果实的同时,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代价,人们渐渐发觉长期置身都市中,很容易被种种欲望和渴求裹挟,使得身心疲惫、神魂颠倒,人与人之间那种最简单质朴的交流和信任变得模糊,人的心灵也似乎布满了都市尾气和雾霾,这让我对身边的绿色多了一份关注。实际上,在中国文化中,绿色原本具备很深的意蕴,“绿”根源于“青”,“青”不仅仅是一种颜色,“青”最本质的含义是“生”,取生发之义,象征着生命中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;进而,“青”还引申出精华之义,是事物最本质、凝练的部分,在与“青”有关的造字中清晰的蕴含此意,“晴”是“日”之精华,“清”是“水”之精华,“情”是“心”之精华,不胜枚举。或许都市人缺乏的恰恰是这份青色绿意,或许可以从中领悟天地万物给予人的无限生机,回归到一种生命本真的状态。

《和风·清音》这幅作品构思了很长时间,这些年出去写生,经常去到乡村,乡村相对于都市,可以说是未开化的,也没有那么多文明的痕迹,千百年来估计差别也不会太大,正因为如此,乡村人保留着一些人最本质、真实的东西。经常遇见老乡,男女老少忙碌在山林中,说说笑笑、自自在在,攀谈中得知他们很多是亲戚,祖祖辈辈的生活在这里,当问及关于环境的问题时,他们憨厚地笑着说:“山荒着成啥样子,也不好看!”如今都市化的脚步渗透到了乡村、渗透到了山林,他们也在参与这个进程,都市和乡村就像两个力量在拉扯着,这或许是一种必然,毕竟人类文明的脚步不可逆转,人注定要适应要跟随,而根脉里的秉性又还依旧乡土,在老乡们纯朴的谈话和笑容中,我看到文明背景下的清爽、和煦,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、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,莫名地让我感动,写生、收集素材,为创作准备着。

这幅作品以写实工笔为主,但画面的整体格调运用还是遵循了写意精神。我对工笔的理解是:工笔善于写实,但也应该画出工笔的写意性、抒情性。作品构图上用及其简单的三个人物一辆车来造出无限的空间,如同京剧的舞台设计,又如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,简到将无益画面的任何笔墨、物体均舍弃不要,“写意”既写在画内亦写在画外。具体到创作,为了突出右侧的老人,我采用了两联的构图方式,单独将老人放在一侧,这样第一眼的视线效果会转移到右侧,重点突出老人;人物造型写实,由于要区别人物服装的材质,衣服的处理上用了不同的染法,如平涂、高染、点染等;线条的运用也是根据材质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线条组织画面,比如刻画水车时用写意的冲色、撞色法,加上重彩颜料的使用,不光使车有锈迹斑驳岁月沧桑感,还要达到大而不闷的效果。技法多,就要考虑画面不能花,所有的处理都控制在画面的整体效果里,所有的技法表现都为生动刻画主题人物而服务。在作品中我最关心的是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,对于画中的人物原型,他们真诚而质朴,我无力做过多粉饰,只有通过我的画笔让他们直接与观者心神相通。

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中,满目是五彩的缤纷,却很难忘却儿时的那一抹绿色,经历在种种繁华中,那绿仿佛已是久远的梦境。然而,就在我们依稀淡忘的地方,和风送来阵阵清音……


标签:国画家,鲍古风
上一篇:为草根造像
我来说两句
0 人参与评论,查看详情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验证码:

注: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

^_^ 人喜欢

关注TA

给TA留言

扫描二维码进入
手机官方网站